这都是叹笑世人的话。世上如此之人,就是嫡亲热友,尚且背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倒不如《水浒传》上说的人,常常自称豪杰豪杰,偏要在绿林中挣气,做出世人难到的事出来。盖为这绿林中也有一贫无法,借此居住的。也有为义气上杀了人,借此躲难的。也有朝廷不消,沦落江湖,因此结聚的。固然只是歹人多,其间仗义疏财的,到也尽有。当年赵谦逊肥,反得栗米之赠:张齐贤遇盗,更多金帛之遗:都是前人实事。
陈大郎是本性急的人,敲台拍凳的怒道:“我晓得,都是那褚敬桥寄甚么鸟信!是他趁伙打劫,用计拐去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忿气走到褚家。那褚敬桥还不知甚么启事,劈面撞着,正要问个来源,被他劈胸揪住,喊道:“还我人来!还我人来!”就要扯他到官。此时已闹动街访人,齐拥来看。那褚敬桥面如土色。嚷道:“有何获咎,也须说个明白!”大郎道:“你还要白赖!我好好的在家里,你寄甚么信,把我老婆、舅子拐在那边去了?”褚敬桥拍着胸膛道:“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美意为你寄信,你老婆自未曾到,本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大郎道:“我妻、舅已自来旬日了,怎不见到?”敬桥道:“可又来!我到你家寄信时,本日算来十二日了。次日傍晚到得这里今后。并未曾出门。此时你妻、舅还在家未解缆哩!我在何时诱骗?现在四邻八舍都是证见,如果我旬日内曾出门到那边,这便都算是我的原因。”世人都道:“那有这事!这不撞着拐子,就撞着强盗了。不成委曲了平人!”
长安有贫者,宜瑞不宜多!
今后大郎伉俪年年到普陀进香,都是乌将军差人从海道迎送,每番多则令媛,少则数百,必致重负而返。陈大郎也年年往他州外府,觅些奇珍奇物阿谀,乌将军又必更加相答,遂做了吴中巨富之家,乃一饭之报也。先人有诗赞曰:
相逢何用藏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合浦珠还自偶然,惊危目下且安之。
若得世人皆仗义,贪泉自可表清心。
强徒不是无因至,巧弄他们送福来。
绿林这天逢娇冶,红粉从今遇险危。
现在再说一个,也是姑苏人,只因偶然当中,结得一个豪杰,厥后以此起家,又得伉俪重会。有诗为证:
且说迩来姑苏有个王生,是个百姓人家。父亲王三郎,商贾谋生,母亲李氏。又有个婶母杨氏,倒是孤孀无子的,几口儿一同居住。王生自幼聪明乖觉,婶母甚是珍惜他。不想年纪七八岁时,父母两口接踵而亡。多幸亏这杨氏殡葬完整,就把王生养为己子,垂垂长成起来。转眼间又是十八岁了。商贾事体,是件聪明。
试观当日及时雨,千古传播义气高。
陈大郎飒然惊觉,一字不忘。他虽不甚精通文理,这几句却也解得。叹口气道:“菩萨公然灵感!依他说话,相逢似有可望。但只看如此风景,那得能勾?”心下但快,那一饭的事,早已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