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答书友一向以来支撑,早晨加更一章。
李道宗想了想道:“陛下,臣觉得如果能制止开战,方是上策。”
李世民迟疑了好久,“只是据长孙无忌所说,李沐带杨氏逃离都城,不知去处。就算朕派人与他构和,恐怕一时也找不到他的人啊。”
就算要措置长孙无忌,也找不到证据啊。
“如何制止?”
李道宗道:“若以兵力比较,李沐、李勣所部不过二十余万人,就算加上李沂所部,也不过是二十五万人。而长安城中,南衙禁军便已经有十六万人了,加上陛下大内二十多万北衙禁军,合计兵力有四十万人。至本日,全城征兵已达十八万人,故以臣之见,就算李沐兵临城下,没有一年半载,李沐也休想攻破长安。”
赶紧跪下道:“臣只是说出究竟,供陛下衡量利弊。绝无诽谤之意。”
“臣心中有句话不吐不快,陛下过分放权于太尉了,恐怕对江山社稷倒霉。”
李世民上前拉着李道宗的手,引至一边坐下。
李世民摇点头道:“现在李沐箭在弦上,岂会不发?再说了,真要朕派人与之构和,成也罢了,若不成朕的颜面安在?何况,又安知李沐不会狮子大开口,提出一些朕没法接管的前提呢?”
李世民微微点头。
“臣观李沐并非穷凶极恶之徒,如果施以恩赏,或答应以挽回。臣恳请陛下派出使者,去与李沐构和。”
李道宗应道,“那还请陛下说个与李沐构和的底线。”
李世民喟叹道:“曾多少时,一个蒲伏在朕脚下的冲弱,一转眼就成了朕的存亡大敌,莫非这就是天命吗?”
李道宗悄悄看了看李世民的神采,“那陛下的意义是……?”
李世民越听神采越冷,“回旋余地?江夏王这是认定朕会输了这一仗吗?”
“陛下应当晓得,与江山社稷和萧关二十万叛军比拟,杨氏不过是一介女流。臣觉得底子没法反对李沐南下,现在的对峙不过是时候迟早的题目。如果李沐真不顾统统南下,李沂会做如何应对?莫非会搏命对抗李沐吗?”
这背后,必定是长孙无忌无疑。
李世民道:“本来朕听了长孙无忌的谏议,羁押杨氏,逼迫李沂率部挡住李沐雄师,可现在杨氏已经逃离长安,恐怕李沐不日便会挥师南下,大战一触即发啊。”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李道宗起家见礼道:“既然陛下想听臣的内心话,那臣自当实话实说。”
“承范啊,你我虽是君臣,可也是本家兄弟。你给朕说句实话,李沐能破长安城吗?”
PS:感激书友“legion”的打赏,书友们的支撑是我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