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二人的启事很简朴,因为函谷关大败,五万驰援洛阳的叛军连函谷关都没过,便被安西军打得丢盔弃甲,丧失了两万多,不但没能驰援洛阳,反而害得高贵丢了洛阳城,黄河以北的叛军粮道被安西军完整截断。
但是顾青所统领的安西军自入玉门关平叛以来,数战数捷,毁灭叛军,光复城池,给时势艰巨的平叛之战打了一剂强心针,捷报入京,臣民无不欢乐鼓励,如此大功,李隆基不得不赏,不然不管平叛是胜是负,将来的李隆基会被臣民诟病刻薄寡恩,对帝王的威望也是一种打击。
李隆基在冲突的心机下,不得不愿意肠挑选了晋升顾青的爵位。
舍人被将士们突如其来的喝彩声吓了一跳,将士们久经战阵,就连喝彩声都仿佛带着几分杀气,舍人的神采刷的一下白了,双膝情不自禁发软,尽力保持着面子,一字一句念完了圣旨,连连婉拒了顾青和将领们热忱接待,仓猝告别而去。
表情好,看甚么都扎眼,以往顾青抗旨不遵的劣迹现在仿佛都被李隆基健忘了,对顾青的治军之法更是连连奖饰。
第二大城池被光复,这就是拂晓前一道激烈的刺破暗中的光。
总之,顾青必必要晋爵,李隆基再不甘心也要晋封,这已不是能够凭他小我喜恶能够随便决定的事,而是顾青现在在长安臣民的心中已经有了声望。
镇静的干劲过了好久才垂垂减退,李隆基神采凝重起来。
李隆基神情凝重地思考好久,沉声道:“还是巡幸吧,洛阳虽被光复,但潼关仍然危急,潼关若破,叛军斯须便可兵临长安城下,朕不成冒此风险。”
坐在大殿内,李隆基笑容稳定,表情仍然极其光辉。
大唐东都被光复,对臣民的鼓励和奋发是非同普通的,洛阳城不管地理,政治,经济文明等等职位,在大唐境内仅次于长安,可谓大唐第二大城池。
飞马入营,全军欢娱。
潼关外,叛军大营。
身后的将士们纷繁抱拳施礼,齐声拥戴道:“公爷挽扶社稷,王公百世!”
对安禄山来讲,这是他自范阳起兵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失利。
李隆基淡淡嗯了一声,俄然又问道:“太子克日在做甚么?”
高力士一凛,轻声道:“陛下的意义是……”
李隆基嘴角一扯,暴露一丝嘲笑:“尽孝,尽忠……他清楚是想趁乱局而在关中自培羽翼,呵,翅膀硬了。”
李隆基深思半晌,缓缓道:“既然安西军已光复洛阳,让文部速派官吏领受洛阳的官衙,安西军留下两千守军后,可令顾青率安西军驰援潼关,这一次,想必顾青也不会令朕绝望。”
高力士笑道:“是,顾青本年才二十多岁,已靠军功爵封县公了,将来出息不成限量。”
晋爵的欢愉只是长久的半晌,全军将士欢娱之时,顾青俄然板起脸道:“众将随我入帐议事,奉天子旨意,明日安西军开赴潼关,这一战,是初次与叛军主力正面相抗,必须打出安西军的威风来,不要被封赏迷昏了脑筋,叛军未灭,不成懒惰!”
见李隆基表情极佳,高力士顺势道:“陛下,顾青的奏疏里除了报捷,还请朝廷拨付粮草战马和兵器,他还要钱……”
这等大事,高力士不敢再多嘴上谏,因而唯唯应是,道:“那么老奴这便叮咛宫中,清算贵重金饰,禁卫披甲待命,随时筹办御驾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