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与明议和(三)[第2页/共4页]

1636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抗命”为由,决定出兵讨伐。十仲春二日十时,皇太极率军起行。朝鲜国王李倧预感“朝夕被兵”,[36]寄但愿于明朝援助,实际落空了。清军于十仲春旬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州,来势凶悍,史称“丙子虏乱”。第二年正月初七日,清军克服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救兵,李倧逃到南汉山城“势穷情迫”,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出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三旬日,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停止受降典礼后,当即留下其宗子及次子为质,其他被俘老婆家口二百余人遣归还京。仲春初二日,皇太极自朝鲜班师。[37]今后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之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不久阿济格领兵霸占皮岛,斩明将沈世魁等,完整消弭了清朝攻向关内的后顾之忧。

丙子胡乱、清兵入塞

天聪元年(1627年)蒲月,继征朝鲜王朝以后,皇太极亲率雄师征明。这时明朝干将袁崇焕正在实施“规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22]皇太极想尽早策动打击,策动宁锦之战,成果本身伤亡惨痛,宁远城却耸峙未动。持续又攻十几天,仍然无成。守宁远的恰是袁崇焕,他号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出城拒战。皇太极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进击。明军号令抵当。袁崇焕坐镇批示,放大炮,后金兵一排排倒下,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伤。[23]明将满桂也负重伤,兵士死伤大半。宁远不下,皇太极又返回锦州,时已六月四日。将士中暑很多,皇太极知不成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此战明军戍守胜利,时称“宁锦大捷”。[22]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如果要篡夺北京,只要另找前程。皇太极对蒙古是有所体味的,当时他已插手过与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的缔盟,也曾领兵驰援过科尔沁。[24]

过六天急行军到了松山。皇太极亲征,大大鼓励了清军的士气。他摆设清军自乌忻河南至海,横截通衢,横亘驻营,再在高桥设伏,围追堵截,到处有备。仲春十八日清军入松山,活捉洪承畴。三月初八日,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也以伶仃无援被围一年后投降。四月,清军又霸占塔山、杏山,并毁二城。至此,松锦决斗以清军胜利告终。此战毁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据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数城镇。[40]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极在一次发言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统统勿得扰乱”。[28]在皇太极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繁归降了后金。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29]。孔、耿不但带了一万二千多精干官兵及红夷大炮等,并且促使明朝的辽东海防很快崩溃了。[30]以后不到四个月,明镇守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就步了孔、耿后尘,皇太极奖饰他“识时势之向背”,“残破海防,实为我功”。[31]到天聪七年(1633年)马光远统领汉兵时,实际构成了一个汉军旗,满语叫乌真超哈。[32]孔、耿、尚所领兵也是汉军。在此之前,蒙古旗兵也已构成。天聪八年(1634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极在沈阳城郊阅兵,插手的有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兵一旗,共十一旗。[33]和之前有很大分歧的是这时的军队已从私家武装变成国度的军队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