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皆荣
大凌河之战
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骇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摸干脆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归去。无法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示祖大寿不要健忘之前的商定,马上脱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来由敷衍,并且多次与清兵苦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虎帐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向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蒲月,皇太极到义州观察,蒙古苏班岱等要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驱逐。祖大寿得知清甲士少,号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反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仲春,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以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13]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即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身将他扶起,好言安抚:“你前次叛变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老婆后代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必然不能死,如果今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畴昔就畴昔了,只要今后能够经心极力地奉养我便能够了。”
因病归天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胜利。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第二天,皇太极又号令开释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开释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当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侍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晓得将军是实施信誉的人。”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本身老婆后代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本身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篡夺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接踵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率领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复书回绝。[2]
光复永平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可谓来去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端的里外不是人。”[17]
再次降清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15]
皇太极命令停止打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今辽宁沈阳)。因而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身带领军队打击明朝,带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右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败北。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出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身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高傲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但愿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毫不勉强,将军本身决定去留。前次是我开释了将军,如借会晤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甚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固然多次率队与我军产生抵触,但我晓得你是在履行号令,尽本身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