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敌虎帐内放火,就应提早派兵从内里停止进犯,使敌军疏于内部防备;敌虎帐内已经起火,却仍表示得非常平静,就应慎重察看,而不成急攻;要比及火势到了顶点,再按照环境,能够打击便建议打击,不成以打击便要停止打击。
(14)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旗号,以是变人之耳目也:变,适应。此句意为按照白日和黑夜的分歧环境来变更批示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需求。
(14)主用:指各种军需物质的后勤保障轨制。主,掌管。 用,物质用度。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①,故能择人而任势②。任势者,其战人也③,如转木石。木石之性④,安⑤则静,危⑥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15)治乱,数也:治,办理得好,严整有序;乱,办理混乱无序。数,指军队的构造体例。
【注释】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①,有挂者②,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能够往,彼能够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③,利粮道④,以战则利⑤。能够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如有备,出而不堪,难以返,倒霉⑥。我出而倒霉,彼出而倒霉⑦,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⑧,令敌半出而击之⑨,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⑩;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11)。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12),势均(13),难以应战,战而倒霉。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成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令民与上同意者也⑤,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⑥。天者,阴阳⑦寒暑、时制⑧也。地者,高低、远近、险易、广狭⑨、死生也⑩。将者,智、信、仁、勇、严(11)也。法者,曲制(12)、官道(13)、主用(14)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堪(15)。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16)?将孰有能(17)?六合孰得(18)?法律孰行?兵众孰强(19)?士卒孰练(20)?奖惩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21)。
⑦战势不过奇正:战势,指详细的兵力摆设和作战体例。
①处军:行军、宿营、措置军队,即在各种分歧地形前提下,军队行军、作战、驻扎诸方面的措置对策。处,措置、安设、摆设的意义。
④卒:春秋期间军队的体例,每卒为100人。
能预感同仇敌交兵的地点,能预感同仇敌交兵的时候,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仇敌交兵。如果既不能预感交兵的地点,又不能预感交兵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③譬若宠儿,不成用也:此句言为将者,仅施“仁爱”而不消严肃,只会使士卒成为被宠嬖的孩子而不能利用。
④火发上风:指火焰顺风伸展。
以能使敌国统统军队完整地降服为上策;通过交兵,击溃敌国军队便略逊一筹了;以能使敌军一旅之众完整地降服为上策,通过交兵,击溃敌军一旅之众便略逊一筹了;以能使敌军一卒之众完整地降服为上策,通过交兵击溃敌军一卒之众便略逊一筹了;以能使敌军一伍之众完整地降服为上策,通过交兵击溃敌军一伍之众便略逊一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