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忸捏。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统统神仙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奉,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
十方统统诸妓乐,钟鼓琴瑟非一类,悉奏和雅妙音声,靡不从于掌中出。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切佛智,永出三界。
不求五欲及王位,敷裕自乐大称呼,但为永灭众生苦,好处人间而发心。
若能勇健无能胜,则能建议大神通;若能建议大神通,则知统统众生行。
统统人间所好尚,色相颜容及衣服,随应普现惬其心,俾乐色者皆从道。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家是贪爱捆扎所,欲使众生悉免离,故示削发得摆脱,于诸欲乐无所受。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可统统,不善之法。
若见天下始建立,众生未有资身具,是时菩萨为工匠,为之示现各种业。
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若得信心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摆脱,而为荫映。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我今已为诸菩萨,说佛往修清净行,仁亦当于此会中,演畅修行胜功德。”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死守节行,不舍佛道。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实在处。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彼一尘内浩繁刹,或有有佛或无佛,或有杂染或清净,或有泛博或狭小,
若常信奉于诸佛,则能持戒修学处;若常持戒修学处,则能具足诸功德。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绩法器,受天人供。
尔时,贤首菩萨以偈答曰:
若统统佛现其前,则了神通深密用;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
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肃除欲箭,究竟安隐。
若能如是调众生,则现无量神通力。
众会堆积,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统统智。
如有所施,当愿众生:统统能舍,心无爱著。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统统无碍。
如有众生寿无量,烦恼微细乐具足,菩萨于中得安闲,示受老病死众患。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
若蒙十方统统佛,手以甘露灌其顶,则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冷。
若得无生深法忍,则为诸佛所授记;若为诸佛所授记,则统统佛现其前。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统统法。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津润。
戒能开辟菩提本,学是勤修功德地;于戒及学常顺行,统统如来所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