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宣麻拜相亏一篑(三)[第3页/共3页]

“安卿此言怎讲?”李隆基并未指责安禄山的无礼。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日碎碎堕琼芳。正殿前广场上,李泌与王霨安步于纷繁扬扬的雪花中。

“陛下谬赞,微臣惶恐。”王正见仓猝顿首道:“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远征大勃律、南讨吐蕃,功劳更在某之上。西征石国,高节帅乃行军大总管,某不过附之骥尾,因人成事,故臣保举高节帅为北平郡王。”

幸亏李林甫对安禄山还算看重,在大朝会前特地派李仁之拜见安庆宗,明白表示他会极力保安禄山不必入朝,才令他放心一二。

“陛下,举贤不避亲。某看重的乃张氏兄弟的才具,而非其身份。”王正见的答复坦开阔荡。

“王都护,汝之前在奏章中不是信誓旦旦要入相吗?如何出尔反尔?”安思顺明白安禄山不便利辩驳,主动跳出来。

雪落琉璃、朝议纷繁。

“安郡王此言差矣!”阿史那旸长身而起:“突骑施运营河中数十年,数败大食军,屡侵安西、北庭,后虽式微,但兵锋之盛,犹在契丹之上。至于西征石国,黑衣大食纠集雄师十余万,数倍于我。更兼葛逻禄几次无常,属国士卒不堪一战,若非王都护及时看破仇敌狡计,判定反击,与高节帅夹攻黑衣大食,吾恐河中不复大唐统统。如此灭不臣之国、力挽狂澜之功,岂容勾消?”

...

“刑部尚书张均、驸马都尉张垍乃前任相国张说之子,为政多年,官声甚佳,皆有为相之才。”王正见保举道。

“王卿不必多心,礼尚来往乃人之常情。”李隆基挥手表示王正见不必严峻,他乐见王正见周旋于各派,而非独敬东宫:“安卿已封东平郡王,朕思之六合有四方,欲再封西平、北平、南平三位郡王,不知诸卿有何观点?”

“陛下,东平郡王数平契丹、屡征奚部,功劳远胜吾辈。由其执掌天下兵事,最为安妥。”高仙芝为王正见敲边鼓的同时,悄悄讽刺安禄山养寇自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