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加思惟,此身是天所赐,父精母胎只是缘成,此心知识满是大地所载负,世人皆在此生,心识诸情,缘地而有,六合所赐身心,汝暂用之,本日世人用之而不养之,害之而不益之,忘恩负义,此名失德。
人有灵魂,乃肝肺之精力,于精气之属性,皆有阴阳,于阴阳之分,亦有正邪,于魂精气,乃有三属性,于魄精气有七属性,因而名为三魂七魄,而其精气底子,乃是独一,七魄之精皆是魄精,三魂之精皆是魂精。
若身心吉利,到处得安止,
无爱者多病,不吝者长恼,
求之而不得,不求而自成,
内修其德,无有兵器,德行之所到,统统降伏,若内德如是,内行人间,所到之处,统统自伏,何劳兵器?古往以来,诸圣大德,所到之处,无有兵器,统统安隐,无有斗乱,到处安宁,无有不顺,彼等所修内德,德量无边,福泽万有,统统人间,之所爱护,魔王尚且佩服,何有诸多厄难可度。
复有诸人,强自修功,不修其德,以大修为,震慑百万精力而自发得有成,此虽有成,而非圣道,以无圣心故,真大成绩者,内德之胜,大明无极,身心表里,统统正邪皆服,遍观其身,百万精力,各个皆明,明胜日月,灿烂无量,而此明者,皆是臣民,彼心君之明,鬼神莫测,唯有上圣,能共其明。
身心是私有,而非无私者,
无愧于六合,仁者常爱人,
颂:
何故不无私,以其德行真,
赞:
汝等修习静定时,抢先涵养身心,后求修法,何故故,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汝等修法,先求自我得静定,是敢为天下先,贤人不敢为天下先,汝等身心,便是天下,抢先涵养天下,后乃敢涵养自我。
若人不寻明,非可名修真,
人当自惭愧,乃能够见真,
止于无所止,无所止而止,
身心皆归顺,如是成其私,
如是妙明,亦有平分,而真妙明,乃真大成,得此明者,圆转诸义,妙明心中,聪明无量,能于统统说统统,能离统统说统统,能说统统离,能离统统说,如是乃真明。
身心皆敬真,假心合真灵,
用身当爱身,用心当惜神,
自我称身心,身心一同真,
多么修真法,可与此等论,
人缘一德行,无德不是真,
丙申年四月十六日说吉利安止,略而记之。
自爱名仁者,仁厚泽六合,
非自者皆见,反观即无私,
凡身即道身,安止吉利尊,
身心得安止,何必修无私,
圣者不无私,而能成其私,
如是思惟已,复兴忏悔:‘我日日劳解缆心,至于怠倦,身心受损,不得安宁,我实有过,现在我先涵养身心,使身心先得安宁,悔此过已,我乃敢用此身心以修圣法’。
身得吉利安,心得吉利止,
真假一和合,凡身即道身,
私者不无私,其私乃长治,
身心非自我,自我用身心,
安于无所安,无所能够安,
观本身精力而涵养,亦照识心,识心诸情,亦皆照了,所能忆者,皆当起于思惟:‘我欲得静定,修圣法,而我日日用识心机惟,识心实苦,我抢先使此心得静定,后乃修自我’如是后其身,乃名善修者,于本身心,到处篡夺,于自我身心尚无布施德行,外所行布施,岂有寸分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