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所谓德者,平心便是,所谓福者,利乐便是,所谓障者,停滞便是,所谓业者,统统皆是,自第一世以来,业已成身,还化此心,无始无终,是大业乡,天然之业、清净之业、善业、恶业、非善恶之业,诸有统统行、统统身、统统心、无不是业。

颂:

问:打坐或常日应物接事时,忽而小腹炽热非常,此时顿感浊欲大起,不知此时该如何化欲归静?

颂:

如是当知,仁厚而有力,有慈而英勇,能文亦能武,乃为大丈夫。

当此之时,乃为第一层三关美满,后当深行,另有未尽,于此时乃渐知温馨之妙,因而随静而行,认识亦静,无多思虑,俄然生出电光之明,便是一阳呈现,今后今后乃名炼形化精之功,汇集此精元而归腹内哺育,即名采药,此精元为多么?一团和蔼是也,至于其味如何,诚恳修者,天然会明。

一个邪人,所做更加险恶,所做浊劣越多,彼至将来,心趣正宗,必无上大心,必救人间无量众生离开极恶境地,同归无上大道,以是不需求架空正道世人,是故,欲学正道者,当修涵容心,莫堕争斗乡,恐坠存亡窟,一世争斗,百世难止,展转相报,名为循环,是故当知,灭邪亦是杀,心无有生,何有死杀?若心净已,必无杀心。

说于诸船相,非说于此岸,

颂:

安止血肉之身,骨肉安住,气血乃归平顺,于意安然处,气血乃从后天死地而归天赋生地,如是名为长生,心神归身内,收听返视,名为内视,长生以内视,名为长生久视。

颂:

固然有的民气趣五欲,但只要他还同时有向道知见,非论正邪,都是敬爱之人,固然有正道伤害世人很广很深,但他们归正以后,为当世众生所做的也会更多更广,他们今后将要成为至圣,福泽万世,悠远流长。

若欲善调身心而行精进,当须心想,常念于道,无有废失,于本身行,饮食起居,随有节而便宜,修之身,莫伤于身,养其精,莫损于精,育其神,莫耗其神,心志埋头,莫二趣行,如有偷心,便是损德,德之损缺,不入圣流,虽得圣法,不得圣心,于凡界然,于圣界堕暗。

脑颅玉京,神之府也,上帝之所居住,后天浊精意精,不能入玉京,因而玉京第一玉枕关先闭,不教浊入,乃至后天渐成,身心初定,第二关夹脊乃闭,不教尘恶相扰也。

自说此岸者,岂见于此岸,

若无相可寻,亦非人间法。

颂:

颂:

元心破虚妄,精力化灵胎,

各自有爱憎,莫扰人爱憎。

答:偷心有三,一者自欺,二者欺人,三者自欺欺人,自欺者不求精进,于懒惰慵懒,长用其心,以少为多,以小为大,以卑贱为高贵,欺人者贪求名欲功利,爱好争上,于高大名号,专好求取,巧行机心,勾心斗角,以胜报酬乐,盗取劣欲,浊染身心。

修为到此,于认识境地,当有二种静定别离,当能善察自情认识之轻重,自情意念动静,亦当了了,若非如此,即心修不到,不入正流,当细心修静定,于自心性,当善了了,如是乃能够自运火候,如反掌之事,无有忧患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