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贫困者,外则贪金银,
内心不安者,外求物填虚,
问:念佛持咒是善业,不杀生是止恶,以是业力不成消弭,但能够异化(或者说是罪由心生将心忏)?
功德海无量,诸法悉圆通,
趋吉避凶者,贪生而怕死,
以无统统性,能行统统行。
不时念畴昔,将来不胡涂。
丹法是仙法之一门,仙道是大道之一脉,如是罢了,自夏至周,虽古道式微,而未改名换姓,仍然古法也,是故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皆言道也,战乱之祸,血染人间,霸道气尽,霸道乃兴,人自而后,离失聪明,玩弄机巧心机,背道离德,因而根器转薄,聪明短浅,故老聃传品德言而留古道意于先人。
福德量无穷,布施无有尽,
今此世人,内心德微,脆弱不堪,本即脆弱之性,罹难则避,逢困则怯,尚不能修得开阔人道,何况修为真圣之道哉,岂敢有如是贪欲哉,而此世人,便是如此贪得无厌而怯懦之性。
若德行不达,论人则落是非,以其不能兼顾也,论是非而不落是非,然之性也,当善修明,不明不敷以成此意,今此世人,爱好高上之名,好为大者,如有别人高大,彼即不乐,如是世道修行,甚为艰巨,传言亦为艰巨。
非论善恶者,皆被光亮润,
如有人贪爱人间,极其深重,以此人贪性之重,彼人转眼即得无上大福缘好处,能得无上至真最美满道义,如有人能实心坑害有德之人,彼人转眼亦当作绩不思议美满不退转大道至真法义。
闭目不见自心,自不见留碍,非无留碍,自发得无碍已,即堕自想境地,知统统法,心不留碍,修统统法,心不留碍,成统统法,心不留意,尽其心已,出其性已,心无其心,法无其法,自悟自行,心机平宁,心内无斗,吉利安止。
当代之人,好求神通,所为者何?为求凌人之上罢了,其心不能处下,专好求上求高,其德岂有半分?好道之人,修学神仙之道,岂真为神仙之心性哉?多为神仙之神通才气罢了。
人间世人,虽本身是男是女,而自不知因何生为此身,因何乃有此相,因何是此色彩,因何生到此家,因何故身生心,因何做此爱憎,如是人缘,皆不自知,而自发得有我,不思如是之因,爱好外寻内理,盖寻死之道也,是故说世人多为求死之辈,名为恐惧存亡者,诸法非道,能够入道耳,是故法无高低,皆归一处,能归与否,各凭行动。
多么为无上真人?
何故此言哉?若将此心以学道,即身成佛有何难?如是如是,若复世人皆能转贪爱五欲之心而以修道,平生一世,便可成绩大道,无有艰巨。
自了之人,非不欲教人,盖因彼法教人而人习不得,是故自处清净,便不教人,而如观世音菩萨,为教养大千天下,广修聪明便利,遇统统难行之法皆迎难而上,为修大聪明以便利教养众生故,以其所修聪明,众生统统愚痴,皆能够破,是故菩萨修行,艰巨非常,无有怯懦,更不后退,菩萨修行,遇山开山,遇水渡水,统统疑问停滞,直行而破,尚不绕道,何况退怯!
心无安乐,永失品德,妄论古今,何无益也,不如收心,摄性思过,忏悔罪非,昏昏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