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若伏,其身天然安止,心包太虚,何况骨肉乎,心性安好,血气自静,精气自宁,神天然清灵,因而内明身心,天然闪现,涵养其明,名为内修。
以无等伦故,能生统统伦,或一或二三,统统皆同真。
所谓人之自生,一者乃男女生人之户,精气今后出,名为外自生,能够生人而自入死地也,二者乃元精元气中五行内运,阴阳之气调配交合,内化精元而自养身心,名为内自生,能够长生而不入死地也。
歧途众生本非邪,与真圣者来一处,邪若不邪即归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人生六合间,当学习六合,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骄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见,于民气中,光阴如幻,不成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职位不同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不同,身份有别,道无不同,自发得是,贼心机也,不成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别人。
颂:
欲寻正道者,当见正道,观于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两立,自观身心,亦有正邪,正邪为臣,真一为君,以至心统摄,比方天覆众生,正邪不能乱也,比方内心,遇弃取时,有舍有不舍,二种情性,有二种分,一为想分,一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舍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辩论,不舍中想、情亦在辩论。
有为与有为,亦是阴阳事,慧者习有为,智者入有为。
颂:
非一亦非二,非有亦非无,圆妙大道乡,离统统考虑。
如欲修真,先知始终,知始终已,不急不躁,垂垂修持,至于圆行,最上之事,从最下为之,故应善修其本,从最粗浅,点点滴滴,不生懒惰,统统能作者,皆作成美满,毫末之木,乃可参天。
诸法不为真,真在诸法存,
若大行者,不伐贼而贼转为忠,身心以内,统统吉利,得无量安隐,身心明,照彻人间表里,而人间表里不能见其明,日光之下,人间即明,然亦有暗,而其明处,统统皆明而无碍人间明暗,人间明暗皆在其内。
修真之人,不但需求养真,尚需明真知伪,是故修真者明达于真假而不堕真假,是故堕真伪两边、善恶两边、正邪两边者,皆不为修真,彼虽修法,不能成真。
此中清净人,心恒居胜净,念想如诸物,彼情在物外。
赞: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聪明何所来,无智无慧地,以二元入一,一归〇亦灭。
堕迷海者,遇此弃取争辩时,即须辨析,而于辨析,亦无主心,各个臣心,自有其理,因而纠结心境,不免出世,痛下定夺,亦疑其对错,何故故?以其诸臣相斗故,臣位均平,势大者尊,而其一时为尊,并无王尊之性,是故忧患不免,猜疑不定。
颂:
莫论身心于教派,此意便是边见人,
德行圆成破愚痴,统统智人不动地。
诸法从心起,修身从心立,心用身而修,诸行以心许。
颂: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聪明亦明,得此法者,性气自凝,名为灵丹,五气归元,至于养元,元心元性,至于归一,此乃静养之法,涵养得一之纲领,是故,欲修真得一者,当法例六合,起居作息,当有节度,初学者无知,当尊法行,至于得法,能够随性,何故然哉?性已从真,随真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