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世人通道者,心也,攻心之法,莫过于伐贼,贼心若死,圣心乃立,君心必现,统统如法,名得法人,唯有此等,可成圣道,此乃小圣之道,另有大圣之道,小圣之道,伐取有为,亦有争斗,若大圣道,不伐而自下,不争而得意,有为而自有,无令而天下行正,无修而身心俱圣。

纯心静虑得安止,最上法门最简易,实心动手便参玄,六合只在此心间。

割爱非不痛,割肉亦如然,削骨肉还母,此心是真人。

堕迷海者,遇此弃取争辩时,即须辨析,而于辨析,亦无主心,各个臣心,自有其理,因而纠结心境,不免出世,痛下定夺,亦疑其对错,何故故?以其诸臣相斗故,臣位均平,势大者尊,而其一时为尊,并无王尊之性,是故忧患不免,猜疑不定。

以六合法例,顺六合摄生。

无明亦无暗,无色亦无空,以无统统故,能含统统有。

欲寻正道者,当见正道,观于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两立,自观身心,亦有正邪,正邪为臣,真一为君,以至心统摄,比方天覆众生,正邪不能乱也,比方内心,遇弃取时,有舍有不舍,二种情性,有二种分,一为想分,一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舍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辩论,不舍中想、情亦在辩论。

妄情本因真情生,妄心亦是至心童,撤除妄性邪乱性,纯真一性自圆明。

赞:

正邪不争斗,明暗任悠游,心不取于法,能取统统法。

颂:

心性若伏,其身天然安止,心包太虚,何况骨肉乎,心性安好,血气自静,精气自宁,神天然清灵,因而内明身心,天然闪现,涵养其明,名为内修。

所谓六合之自生,比方人之自生,何为自生?本身元精元气之生,名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为外自生,二者为内自生,六合与人,皆有此二种自生。

非识亦非心,心识亦非真,统统不离真,此真无等伦。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骄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见,于民气中,光阴如幻,不成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职位不同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不同,身份有别,道无不同,自发得是,贼心机也,不成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别人。

颂:

法义说于统统众,世人只取人法义,非人法义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义。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诸修真之士,当须自量其力,欲作多么修持,欲行多么法,莫生攀比计算,莫堕两边见地中,诚意理心,收心摄性,安止身心而涵养德行,草头法得,可期圣界,心无圣德行,定不为圣真。

后代众生,心机浊乱,乃至浊劣,使人间多生忧?,于其起居不尊六合,于其身心背叛品德,因而聪明短浅而妄图富强,放流毒于人间,爱好恣欲,侵害身心寿命,以是人缘,不得长乐,以是人缘,人间修行之法,自古以来,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

心居世外身住世,身心一等何有分,

应善涵养身心,重视饮食起居的作息,如许才气有规律的糊口,六合因骨气有度而能四时日夜变更,万物得以生息,若六合的骨气不能有度,四时日夜变更不有常,则万物入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