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亦当下,现在亦当下,将来亦当下,当下自无别。
安住于不安,不安者安住,静于不静时,不静时得静。
寄想于无想,托体于无体,作于无所作,以不消而用。
如是甚深意,无上最第一,初定至灭定,层层可得之。
离统统考虑,汝考虑不灭,如是妙境地,最后静可得。
情思无罪恶,罪在滥情思,善恶识无患,善恶性迷心。
静中有定,定中有静,动静二物,相生不离,不该有知,以见无知也,所谓无知,乃真无之性,若知识心不退,则不能测知识之本源,不知此心之本。
动者且主动,静者亦自静,观者尚观照,觉者妙无言。
初学静定,即渐息乱心,或将乱心托于稳定地步,心住稳定,静修静养,身心天然,渐次纯明,德行聪明,天然纯圆,无有造作,统统自明。识心无罪,贪嗔痴之性有罪,人出世时,此肉身即因六合一缕元气合父母精气而成胎,此身尚非自有,焉敢妄图人间统统有无?
自除身心垢,因而离净垢,何有人间事,能够作计着?
离人不离天,三界甚微玄,若不见自心,不名见此岸。
――
赞:
最后入静定,便可会此境,心有不同者,自作离世说。
颂:
德其不德,其不德自德也,仁其不仁,其不仁自仁也,修其身心,大爱者君,君爱百臣,百臣爱君,身心之道,无过此也。
婴儿本天真,渐次长成人,学染于知识,知识本无染,识心之情性,自生染著也,今息知识情性心,反见于天真表情,见此天真,复将情性,反还于天真,统统情识,天然天真。
有情与无情,一体之姓名,此事非可思,说体而无体。
无始无终无人间,诸圣心动共感生,
意根通达此身六根,因而眼耳鼻舌身,亦各成心识,于意根,亦有部属认识,六种认识,和合于意境当中,因而此意生识作想,乃起爱憎,思惟生矣,遂弃底子,世人以此,久堕存亡,不能自已。
汝心归意境,不随念想动,念想自来去,而心同虚空。
――
――
天青或天白,男女都是人,心中有善恶,而善恶非心。
功中有象,其功亦有相,功有景,其景亦有相,比方初静定,于初定之境,另有无量数静定气象,或深或浅,或见白或见黑,当观其想,若离自心而重视于相,则落幻景中,然亦不该怯懦于幻而惊骇,见幻知幻,见想知心,自处涵容,等观统统。
汝心非是念,念如空中风,风起或不起,而虚空不动。
汝被套则苦,别人亦如然,若欲净众生,先须洁本身。
意微念亦微,微而名为精,精自有华彩,五光影十色。
现在亦不是,现在已畴昔,当下无停止,以无始终故。
莫贪求道果,是怯贼罢了,动手草头法,即了手归去。
彻夜达旦,不爱身躯,作息饮食,无有规律,余甚愚笨,不自珍惜,愿诸人能自保重,善养身心,莫如鄙陋之我,于此晨旦,精力恍忽,略有感慨,妄情尽情,不知所云,感于意境,赞美为文,作名无始颂,丙申年三月廿九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