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录之拳意述真(无兴趣者勿入)[第2页/共8页]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法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分歧。前者手足行动是调息之法例,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表里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以内呼吸也。别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七则

三则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工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情势有间断,故谓之小学。暗劲是大学之道。高低相连,手足相顾,表里如一,循环无端,情势无有间断,故谓之大学。此喻是发明其拳以是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柔相合,表里如一,谓之化劲。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成知之,之谓神”。丹书云:“形神俱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意偶然,偶然当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有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中表里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高涨窜改,无入而不得意,亦无可无不成也。此之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固然谙练,老是有一之形迹也,尚未到至妙处,是以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虚无之境,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成知之之谓神”。神之事理得矣!

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里清虚之象:神情应用,圆活无滞身材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六合天然之数,禹之范,大挠之历,皆贤人得于六合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应用之神妙,窜改莫测。此图之道,佳耦之愚能够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贤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情势,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开初练之,处所要广大,竿相离要远,约莫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不足,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垂垂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来往,形如流水,扭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绕转之情势用十二形:或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拔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矫捷。

八则

因报酬一小六合,无不与六合之理相合,惟是六合之阴阳窜改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六合事理相合,身材衰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以是三经者,皆是窜改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狼藉之气,收纳于丹田以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范围熬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高低相连,手足相顾,表里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