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残局,当如何破解。”刘备又问。

此中诸如:“今汉气数已尽,回天乏术”,“火精之子,衰汉而三兴”,“牡麒牝麟,雌雄莫辨”,“合而为一,天下可安”。各种谶言,便是诸谋主,孔殷间亦难会其意。

“喏。”

“主公明见。猜想,乃何苗先知,董重稍后得知。何太后、董太皇,也已晓得。此事看似蹊跷,实则成心为之。臣窃觉得,设谋之人,早已料定,‘衣带诏’定会外泄。造‘二虎相争’之势也。”

待群臣拜退,长姐入殿。

“长姐所虑,甚是全面。”刘备笑道:“弟,实偶然义。”

“未知也。”二老点头。此称呼,乃蓟王初创。古往今来,并无记录。自无出处。二人即便是饱学之士,亦无从得知。

言下之意。重压之下,必有一方,先行崩溃。突破均势,引出兵乱。遂起连锁反应,乃至时势崩坏。一发而不成清算。

刘备悄悄点头:“依计行事。”

“报!”另有女卫入殿:“巴蜀来函。”

襄楷其人之于天师道,亦算是同道中人。本觉得,不过(棋)盘中一子,感化有限。岂料背后竟另有三方权势,冬眠局中。乘机而动。便是甯姐姐,亦始料未及。

“京畿方士会聚。尤以千秋观居多。千秋观众,又以西王母派居首。”沮授言道:“主公或可今后处动手。”

另有那颗闭关炼成的“九转金丹”。究竟有何服从,世人更不得而知。

“阿父,定要护佑三墩,统统安好。”甯姐姐冲堂前坟茔,喃喃低语。

“十有八九。”贾诩之智,毋需多言。

贾诩回想左慈所书,这便答曰:“左馆长言,天机不成泄。故对襄楷之死,讳莫如深。并非决计,坦白不报。”

“这……”闻此言,二老面面相觑。然细考虑。又皆知甯姐姐此言非虚。蓟王行事,夙来磊落。从不滥用机谋之术。若知江山社稷,如此轻易得来。定不会接盘。

不等二老起家,甯姐姐忽问:“二位叔父,可知‘三方权势’。”

“劝张俭致仕,送守丞返国。命董卓、袁绍等,州牧、太守,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切勿滞留京畿。详查京中方士,寻觅三方权势之蛛丝马迹。”贾诩初有应对。

“三方权势。”蓟王一语中的。

残存党人,遂以太学为基。手札来往,皆由太门生转呈。书不闻名,称不提字。便是外泄,无头无尾,亦无从查起。只道是平常家书罢了。

张鲁不敢怠慢。遂与张玉兰回想登山前后,事无大小,娓娓道来。蓟王看后,传阅世人。

“长姐之意,弟已尽知。”刘备欣然一笑,未曾辩驳。

“襄楷略有耳闻,刘惇其人如何,未可知也。”除此以外,二老一无所知。

主臣齐聚。依常例,由幕府中丞贾诩,将累日来,朝中表里,各方异动,详加梳理,上禀主公刘备,奉告各位同僚。

“喏。”便有云霞卫,出殿传命。

目送二老出堂。甯姐姐凝眉苦思。

“喏。”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贾诩已窥破此局之凶恶:“各方相互顾忌,暗中防备,引而不发。稍有不慎,突施暗箭。乃至兵器相向。血流成河,不过朝夕之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便是指此。”

“当真小觑了天下豪杰。”心念至此,甯姐姐遂传书鲁国相宋奇,扣问当年受命收支王芬府邸详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