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墨客耳,非道门中人。”刘纲再答。
诸如,下邳反贼阙宣: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把持朝政之李傕: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也;更有袁术:我字公路,公路乃途(涂)也;另有曹丕:当涂高者,“魏”也。
“臣,拜谢主公!”刘纲大喜过望,离席行大礼。
朱建平长身而起:“非我主莫属也!”
《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呈)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号《承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动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保藏之。”
“涂去字首为余,余,王也。”刘备悄悄点头:“高,又作何解?”
于吉仍笑容不改:“此谶见于别史。相传,武帝暮年巡幸河汾,在水中大舟,与群臣喝酒作诗。亲诵《秋风辞》后,一时伤感,因而对身边人私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王上公然天家麒麟。”刘纲佩服:“以儒入道,以仕修心。乃本门修行之不二法门。”
蓟王所问,兹事体大。话不投机,呜呼哀哉。
“新帝继位,百废待兴。谁言鼎祚将尽。”刘备言道:“随口一问,无需挂怀。”言下之意。一说一听,切莫别传。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见刘备无动于衷,朱建平又出诛心之言:“前汉传位六七十三帝。今汉亦传十三帝也。”
“哦?”刘备微微一愣:“先生此语,不似出自方士之口。”
饶是蓟王刘备,亦目瞪口呆。
见机会已到,朱建平又进言道:“启禀主公。有下邳刘纲,携夫人樊氏,及幼徒东陵、清闲二圣女,堂外觐见。”
朱建平亦点头道:“光武若非应此谶言,又岂能复兴天下。”
“仙师请坐。”蓟王和颜悦色。
“请来一见。”刘备已规复如初。
便有白发神仙,登堂入室:“老朽于吉,拜见王上。”
都说“官字两张口”。然若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大话”,两汉方士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拜见王上。”
“速请来相见。”
然细究起来。于吉解语,比汉末天下大乱,汉室陵夷,此谶被各色人等穿凿附会,强行解释,要佩服很多啊。
见于吉颇多风轻云淡,知其道行高深,刘备遂笑问道:“自前汉时,世有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敢问仙师,此谶当作何解?”
“如朱馆长所言,光武虽未解此谶,却应此谶。故天命所归,扫清寰宇,复兴大汉。今汉气数已尽,因而此谶,再次传播。若问何人,再应此谶。老朽试为王上解谶。”稍作停顿,于吉终究道破答案:“依老朽所见,此乃‘藏头谶’也。涂高二字,去其字首,其意自现。”
惹得堂内群仙,羡慕不已。然抚心自问,并无治世之才。便一声暗叹,各自作罢不提。
蓟王当真,百口莫辩啊。
“然,光武以后,又当如何?”刘备再问。
“‘涂’去水,乃‘余’也。此字上古时,为君王公用。商周乃至战国,君王常以‘余’自称。秦统六国后,始天子以‘朕’代‘余’。故‘余’乃‘王’也。”
“高,崇也。‘崇’去山,乃为‘宗’也。”深看蓟王一眼,于吉又言道:“二字相合,便是‘王宗’或‘宗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