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洋洋洒洒,却言简意赅,清楚了然。备说前后诸情,又道出此行目标。麋竺,必是循臣。
“确是如此。”蓟王悄悄点头:“然‘远水不救近火’。督建大舡,颇费光阴。无一年半载,恐难造毕。坐视逆贼,祸乱州郡。智者不为。”
还是那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谢郑公成全。”事不宜迟,高堂隆遂携一道留白敕令,孤身上山。
“闻有下邳贼阙宣,自称天子。陶使君与曹兖州,合兵讨伐。不知胜负如何。”蓟王又问。
只需熬过三年,待蓟钞通行天下。蓟国法则,随上邦风景,源源不竭,渡海而来。因循成习,久成常例。星火齐聚,遂成燎原。焚尽蛮荒,指日可待。
蓟国粳米,先前不过发卖大汉十三州。今江表十港,外洋诸国,皆泛舟来求。一国之力,广输天下。供应不敷,摆荡币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蓟国先行放之四海而皆准,便是以蓟钞为代表的新币制。且渐与铜本位脱钩。天下与蓟王商定,券钞代价多少。若不能践约采办,发急挤兑,必定产生。
饶是蓟王,亦赞成有加:“泰山郡,乃曹兖州所辖。麾下盖海舰队,因何不消?”
水衡都尉,乃幕府直辖。附属中丞贾诩,秩真二千石。门下督郑泰,为蓟王私臣。此时谏言,亦不成置之不睬。
闻蓟王先问旧友,陶谦一时感慨很多。
“使君自入徐,勤于政事,不敢有一日之疏。”麋竺对曰。
“公业、公祐。”蓟王不由分辩。
待水衡都尉,率舰队到达。郑泰代为举荐,亦不失礼节。
“这……”竟得蓟王挽留。麋竺受宠若惊。
麋竺正欲拜退,不料蓟王已先邀:“通报手札,遣一人便可。贵使既来,无妨小住数日。”
“陶使君,安否?”蓟王少时随恩师南下平乱,与陶谦了解。时过境迁,蓟王亦不忘故交。
郑泰萧洒一笑:“若不费一兵一卒,除阙宣之乱。某必举督邮于主公劈面。”
“臣在。”便有二人持芴,自出侧席。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报酬财死,鸟为食亡。
“大江之上,水衡都尉游麟舰,或可一用。”蓟王言道。
先前,曹操奉二袁之意,客军徐州,欲行反客为主。今急于安定泰山贼乱,回防兖州。故全军效命,所向披靡。泰山华、费、任城三县,前后光复。
高堂隆答曰:“夺郑公之功,卑贱忸捏。”
“下臣,拜谢。”蓟王天下豪杰。本日一见,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