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两边皆有,切身短长。故不出三日,已成共鸣。

程昱趁机进言:“太师只说改立司州,另设州牧。非除明公,典纠京师之权。”

“兄长所为何来?”见孙策苦衷重重,周瑜先问。

好处体贴,曹操心似明镜:“京师七郡,本就不为我属。另设司州,亦无妨。”

“愚兄,亦如此想。”孙策答曰。乱世当中,恰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岂能籍籍知名,空老于林泉之下。

来者不是旁人,恰是郑公关门弟子,孙破虏宗子,孙伯符。

“太师所虑,乃兄弟缔盟,诸刘合纵。二袁陈兵不动,荆襄七郡,必为明公所用。故欲取京师七郡以制衡。”程昱答曰。

至此,三国鼎足之势成。

汉中使团,车驾入甄都。此等大事,断难讳饰。不出三日,街头巷尾,人尽皆知。为不误朝见之礼。二党需尽快达成共鸣。不然,汉中使者,于大庭广众之下,上呈国书。董侯当殿问政。二党无有定论,乃至君前失礼,为汉中嘲笑事小。为群雄所轻,引关东不满,民气机乱,诸如陈王宠等,假“天子有为,不敷以统御四海”而举兵自主,群雄冷眼旁观,乃至鼎祚不继,罪莫大焉。

只需袁术服软,认错。毋需以命相搏,乃至毋需分出胜负。此战可休矣。

周瑜、司马懿,庞统、诸葛亮,众目相对,皆有计算。

兹事体大。程昱、薛悌,不敢擅断。遂罢共议,呈报卫将军曹操劈面。

“若另立署寺,行司隶校尉事……”曹孟德忽灵光一现:“校事。”

孙策久居高成馆,得儒宗亲传。如何能不醍醐灌顶,幡然觉悟。

“后将军兼领青州牧,必出翥凤互助。”孙策日思夜想,自有所得。猜想,长涂二龙,必有联军之心。只需逐袁术过江,九江太守之位,必为孙策统统。

略作考虑,曹操已会其意:“太师之意,乃将司隶校尉之权,一分红二。吏治归司州牧,职典京师仍归司隶校尉。”

孙策答曰:“不瞒贤弟,愚兄非常心动。”

“代行司隶校尉事。”程昱心领神会。

“若非与诸位相见,策,恐已为人所(利)用,犹未知也。”

“恰是。”程昱答曰。

曹孟德言道:“改司隶校尉为校事,职典京师稳定。”

然毕竟,非清流出身。岂能两袖清风,何谈与民秋毫无犯。若司隶校尉为王党所夺。可想而知,曹氏朋党,必望风解印去。

朔望大朝。汉中使团入宫觐见。上呈国书,欲结兄弟之盟。

程昱遂看荀彧。知其必有计算。

【书友福利】看书便可得现金or点币,另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存眷vx公家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荀彧先顺其(曹操)言道:“司隶校尉,号‘卧虎’。职典京师,内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明公焉能去此雄职。”

此消彼长。王党一统朝堂,为期不远矣。

周瑜言道:“刘将军,授兄长二千石高俸,乃为求得飞云,兵围寿春,报袁术之仇也。”

一言蔽之,事不宜迟。

“不瞒贤弟,愚兄却有一事不决。”孙策言道:“日前,右将军兼扬州牧,刘公登门,许我九江太守之职。”

曹孟德一声慨叹:“太师,得其人也。”

董侯毕竟幼年。谓“三人成市虎”。先有董骠骑入宫,传语“三分天下应二刘”之说。今,二位上公,亦出言附和。更加百官拥戴,无有贰言。董侯这便定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