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顺势而为[第2页/共4页]

刘浓端眉肃心,深深揖手一个,答道:“谢过教员教晦,谨尊教员之命!”

谢裒却好似想起甚,又道:“且慢!”待刘浓回身,笑道:“明日,将纪郡守借汝之《易太论》携来,纪郡之《易》,谢裒尚未睹也。”言语间略见涩然。

谢裒看着阶下的美玉弟子,心胸甚慰,抚着短须笑道:“甚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你之文章正待磨砺,而书法切莫贪功妄进,便与阿大他们一起练练,放神而致远。”

微雨终霄,次日,阳光大好。

谢真石再也禁不住,捏着笔杆,掩嘴娇笑。

抄诗!打手心……

谢真石笑道:“恰是‘一’字。逸少阿兄两年仅书此字,而后笔骨铸髓,再书它字皆如神助。刘郎君亦不必急于一时,下月逸少阿兄会来,刘郎君与他自幼订交,何不互佐就教?”言至此处,想起阿父交代过:应缓缓诱之,切不成使其多思而越缚越深,又道:“只是,每日尚需来抄诗三十遍!”

谢裒谦逊中浅带傲慢,缓缓的顺着短须,目光却一向谛视着阶下的美郎君。北地世家向来瞧不起南人,在其心中,吴兴周氏乃与豪须蛮夷划一尔!何况,这吴兴周氏昔年两番反叛,搅得三吴之地极不安生。若非念其年龄已高,且远道而来,见与未见尚是两可之间。

刘浓面色大窘,晓得小谢安是在报昔日三弹之仇,只得悄悄苦笑:果然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谢真石瞅了瞅刘浓,这般一个聪明若妖之人却陷于迷障而不自知,其字稠浊致极,既似钟繇又若卫桓,更带着几分茂猗先生的清秀,莫非是想样样俱全么?唉,亦不知他的书法发蒙之师乃是何方庸人,害人非浅呢!心中感概不休,虽故意互助,但也心知不成操之过急,眨着眼睛想了想,笑道:“史言:‘比干生七窃,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窜改之底子,为洞察圣明之心!’敢问,刘郎君可具七窃之心?”

刘浓笑道:“是,教员。”

凌晨。

功课已毕,与谢奕并肩行于院中小道,刘浓犹在思考王羲之的“一”字有何干窃,左手负在背后,右手拇指与食指悄悄点扣。

刘浓看着谢奕宽袍大袖的背影,微微一笑,谢奕便是十六位太子舍人之一,对其而言不值得任何夸耀,但本身却需得砥砺而行,切不成粗心。

稍后,谢真石命三个小郎君抄这首《卫风、硕人》,谢万与谢桓各抄三十遍,而小谢安则需抄五十遍。小谢安不平作辩。殊不知谢真石两言便将其辩得哑口无言,刘浓这才晓得本来谢真石竟也擅辩。

揖毕,将手一摆,笑道:“太守,刘浓扫榻已毕,请内续!”

“何需言谢,刘郎君多礼了。”谢真石微微一笑,浅身万福行礼,随后歪着脑袋想了想,再道:“莫若。刘郎君也抄三十遍吧!”言罢,不待刘浓接话,引着四个贴身近婢绕着回廊吃紧拜别。待得一个时候后,她便将回返。来查对小郎君们的书法,而现下仿佛多了一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