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严格的次第[第3页/共7页]

如果心是存在的东西,它还是应当有一个位置,我们现在就去察看,它的位置究竟在那里呢?如果真的有一个存在的位置,必然是在我们的身材表里,而不成能在其他处所。那身材的表里有没有一个住处呢?此时,我们又能够通过前面阐发来处的体例去察看。如许一来,我们也就找不到所谓心的住处。

如何去察看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呢?是不是从书上去寻觅答案,是不是用其他的甚么逻辑去推导呢?都不是。此处我们所用的体例,就是让心转头本身去看。

我之前所学所修,只是达到了这上面描述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我几近要到了,就是那次法会上的经历,成果还是没有到,只是一种打仗到本身无明的秘闻罢了,与阿赖耶识还没打仗上。更别说第三种层面了。

修空性的过程普通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胡思乱想、邪念缭绕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能够超越的。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偶然会脑筋非常复苏,即便坐1、两个小时也没有太多的邪念,感受很轻松。在这类环境下,我们就抛开了第一个层面,而直接进入了第二个层面――阿赖耶识的层面;抛开阿赖耶识,就是第三个层面,也即心的赋性。

此处所说的心,主如果指我们的认识。除了认识以外,我们的眼、耳、鼻、舌是没有别离念的,以是也不会造业。首要的造业者,就是心或者认识。

如果你们在此时证悟,就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非常感受――非常清楚地瞥见它并不存在,是空性,而不是我们找不到它的色彩、形状。就像在阴沉的白日,我能清楚地透过窗户看到本身所处的楼房与劈面的楼房之间没有任何修建物的存在,这不是我没有找到,而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二者之间只是一片开阔的空间一样。

读到这段时,我俄然发明,我就犯了这个弊端,我觉得无色有趣没有大要特性表示的东西,就是空性的闪现,在这里被否定了。这对我的震惊是比较大的,为甚么,我之前本身了解的字义,不对了呢?

如果大师今后打坐的时候有一点轻松、舒畅的感受,也千万不要去固执它,而要把侧重点放在有没有“悟”字上面。如果有了“悟”,则即便没有证悟大美满,但起码也必定证悟了中观的空性。如果还没有打仗到空的层次,只是感受心无邪念、安好安祥,就算不上是甚么证悟境地,只是阿赖耶识罢了。

因而,我怀着猎奇的心,来看它所记录的:空性的第二种修法。

接下来的笔墨,先容了修空性的过程。

这是证悟空性的修法之一,大师必然要珍惜这些修法,不要以为这都是显宗内里很简朴的体例,不值得去修。或许你们今后去听大美满的修法,也听不到更好的内容了。

文大姐停下了筷子,望着我:“小庄,你别试着练了,伤害!不是我们不教你,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教你。这是密教中的端方,只要传法师才有资格。毕竟,出了事,只要有才气的人才气够改正。”

当一个动机方才冒出来的时候,不管是善的动机、恶的动机,还是无记的动机,我们就当即去把它抓住。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