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这个启事,超超卓界之枢纽点。我看过某位法师讲授典范的一本书,他以为,初、2、三禅,虽有放心,仍有呼吸的出入,以是,不易将心摄止,仍易起动机。到第四禅时,呼吸已从细、长、迟缓而到了停止呼吸的程度,心念天然清净。到了此一阶段的禅者,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随便易得;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四念处”观,修之则易;神足、天眼、天耳、宿命、贰心乃至漏尽等“六通”,求之易得。
由禅到定,名词变了,境地也变了。为甚么要如许呢?
“在西藏,有些颠末耐久修行禅定的人,到某种程度时,会志愿舍离色身,入定以后,便脱化而去。不过,另有色身的时候,也能修成无色定的:先将心念观想色身中的虚空,色身的细胞,如藕中空,此空垂垂扩大,最后便只见虚空不见色身。色身空了,色身所处的环境也空,再无物质天下的感受,只是一片无量无边的虚空,此时的感受,如同一贯被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旦破笼而出,遨游于浩大无涯的空中,无拘无束。”
像绕口令,有点听不懂了。大众中有人左顾右盼,估计像我一样,开端听天书。
他是说的虹化吗?我在质料上看到过。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统统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种定都是要一层一层的进入,已经出了色界,称为无色界定。在佛法中我们将这个人间分为三界,又称为九地,便是欲界称为散地;色界和无色界称为定地,要进入此二界,必然要依托禅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进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须靠定力,只要主动尽力的修集各种的福德人缘便可。”
“一小我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须把各种色想灭掉,便是灭掉色想与有对想;色想是因眼识而生起的;有对想是由鼻、舌、身与耳识而生起的。在四禅中做胡想,便是没有物质与欲望,而把统统都观空,当他这个胡想完成后,他就阔别色地而进入空无边处定。他感遭到没有色法,故空;没有所谓的边沿,以是称为空无边处定。进入此定,并不表示他的心没有任何感化,反之,他另有受、想、行、识的感化。”
“以上四种禅定还是没有舍离色界。虽已离欲,但他们仍有身材,身后则生于仍为微细物质构成的色界天,故称为独一色身而无物欲的色界。如果修行者感觉有色身很费事,想舍弃它,那么就要修习更深的禅定,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统统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此四者统称四空处定。入四空处,则进入纯精力的所谓无色界天。”
就这境地还属于外道,浅显人怕是连这外道都要恋慕吧?
“按我的体味,初学者修习禅定应从数息动手,比较稳妥;因为各种禅定的修行合适分歧根器的众生,比如修不净观,能够废除淫欲,但是有些人瞋心重,修不净观到一个期间后,会对身材产生讨厌的心机,成果想他杀,这类人就分歧适修不净观。以是修习各种禅定的体例应当按照小我的烦恼地点而修,并不是大家都能够修习不异的体例。但是此中两种禅定体例,比较合适大多数的众生,它们是不净观与数息观。”